和林格爾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,呼和浩特市南部,地處晉蒙交界區、呼包鄂“金三角”腹地。全縣總面積3448平方公里,轄4鄉4鎮1個經濟開發區,150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,居住著蒙、漢、回、滿等14個民族。2023年末全縣戶籍人口20.04萬人,同比下降0.74%。其中,城鎮人口4.12萬人,鄉村人口15.92萬人;少數民族人口1.52萬人,其中蒙古族1.28萬人。
和林格爾縣屬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,地形地貌多樣,山、丘、川兼備,素有“五丘三山二分川”之說,東南部為蠻漢山支脈,中南部是黃土丘陵區,西北部屬土默川平原的邊緣。總體地形呈現東高西低、南高北低的態勢,海拔高度為1016—2031米。全縣耕地總面積136萬畝,其中水澆地面積48萬畝;森林面積180萬畝,覆蓋率35%。
和林格爾縣秦屬云中郡,西漢置定襄郡,北魏公元386年建都盛樂,號稱草原“第一都”;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,是北方地區最為顯赫的古代歷史名城,其后歷代都設縣置郡,是中原地區與北方草原民族地區交往的重要紐帶。清朝康熙31年置二十家驛站(蒙語和林格爾),縣名沿用至今。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,由烏蘭察布盟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和林格爾縣將緊扣打造全區乳業發展排頭兵、信息技術發展新樣板、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和首府向南發展主戰場、市民休閑旅游打卡地“五個定位”,不斷壯大綠色農畜產品等產業,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。2024年,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4.67億元,同比增長7.1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.2%;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50.3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7.6億元,同比增長4.7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.9億元,同比增長6.9%;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64元,同比增長4.7%;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6元,同比增長6.2%。
和林格爾縣是一方孕育希望的熱土,是一方投資興業的寶地,是一個值得您放飛夢想的地方,全縣人民敞開熱情的懷抱,接納四海賓朋,用真情和汗水與您攜手共創美好明天!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主辦單位: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站標識碼:1501230002 網站支持IPv6
聯系電話:0471-7192805 蒙ICP備16006134號-1 蒙公網安備15012302000166號
聯系地址: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新民街北2號 積分統計查詢
(Mac用戶使用Command+S保存)
和林格爾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,呼和浩特市南部,地處晉蒙交界區、呼包鄂“金三角”腹地。全縣總面積3448平方公里,轄4鄉4鎮1個經濟開發區,150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,居住著蒙、漢、回、滿等14個民族。2023年末全縣戶籍人口20.04萬人,同比下降0.74%。其中,城鎮人口4.12萬人,鄉村人口15.92萬人;少數民族人口1.52萬人,其中蒙古族1.28萬人。
和林格爾縣屬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,地形地貌多樣,山、丘、川兼備,素有“五丘三山二分川”之說,東南部為蠻漢山支脈,中南部是黃土丘陵區,西北部屬土默川平原的邊緣。總體地形呈現東高西低、南高北低的態勢,海拔高度為1016—2031米。全縣耕地總面積136萬畝,其中水澆地面積48萬畝;森林面積180萬畝,覆蓋率35%。
和林格爾縣秦屬云中郡,西漢置定襄郡,北魏公元386年建都盛樂,號稱草原“第一都”;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,是北方地區最為顯赫的古代歷史名城,其后歷代都設縣置郡,是中原地區與北方草原民族地區交往的重要紐帶。清朝康熙31年置二十家驛站(蒙語和林格爾),縣名沿用至今。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,由烏蘭察布盟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和林格爾縣將緊扣打造全區乳業發展排頭兵、信息技術發展新樣板、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和首府向南發展主戰場、市民休閑旅游打卡地“五個定位”,不斷壯大綠色農畜產品等產業,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。2024年,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4.67億元,同比增長7.1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.2%;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50.3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7.6億元,同比增長4.7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.9億元,同比增長6.9%;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64元,同比增長4.7%;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6元,同比增長6.2%。
和林格爾縣是一方孕育希望的熱土,是一方投資興業的寶地,是一個值得您放飛夢想的地方,全縣人民敞開熱情的懷抱,接納四海賓朋,用真情和汗水與您攜手共創美好明天!